嘉興日報頭版頭條點贊!桐鄉:一家龍頭企業帶動一條創新鏈
桐鄉過去的發展靠(kao)的是科(ke)技(ji),未來(lai)的發展更離(li)不(bu)開科(ke)技(ji)。近年來(lai),桐鄉堅定不(bu)移把全(quan)面融(rong)入長三角(jiao)一(yi)體化發展作為首位(wei)戰(zhan)略,堅定不(bu)移把科(ke)技(ji)創新作為首位(wei)戰(zhan)略中的首位(wei)戰(zhan)略,讓科(ke)技(ji)創新這個(ge)“第一(yi)動力(li)”變得(de)更強勁。今天(tian),嘉興日報在頭版頭條推出了題為《推動價值(zhi)鏈穩步(bu)邁向(xiang)中高端 桐鄉:一(yi)家龍頭企業(ye)帶(dai)動一(yi)條創新鏈》的報道,為桐鄉發揮龍頭企業(ye)優勢(shi),促進創新鏈與(yu)產業(ye)鏈深(shen)度融(rong)合,在新發展格局中再造新優勢(shi)的做法點贊。
以下為報道全文:
“對我們來說,每次危機都恰恰是企業的創新高峰,1998年、2008年還有2020年,無一例外。”昨天,巨石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一直將創新視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2020年巨石實施的重大創新項目達到79個,較往年增長1倍以上。讓全體巨石人感到驕傲的是,2020年8月,巨石發布的E9超高模量玻璃纖維,有效填補了世界玻纖行業的空白,實現了行業內的國際領跑。
據了解,近年來,巨石集團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通過在中高端環節開展科技攻關,掌握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帶動形成了一條玻纖產業創新鏈,實現了產業體系的自主可控。如今,巨石集團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四次創業”正如火如荼,“再造一個巨石”的宏偉藍圖已指日可待。
“實現產業鏈國外環節國內替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討不來的,唯有依靠創新,產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實現增長的內生性和可持續性。”桐鄉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桐鄉市立足化纖、玻纖、鈷鎳等傳統優勢產業,以桐昆、巨石、新鳳鳴、華友、振石、巨匠等百億級龍頭企業為重點,不斷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步伐,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家龍頭企業帶動一條創新鏈”的轉型之路。
最缺的不是產品,而是創新
創新企業研究院成為“創新重器”
嘉興(xing)(xing)市創(chuang)(chuang)新(xin)企(qi)業(ye)研(yan)究(jiu)(jiu)院(yuan)是(shi)由行(xing)業(ye)龍(long)頭(tou)企(qi)業(ye)創(chuang)(chuang)建(jian)或(huo)聯(lian)合關聯(lian)企(qi)業(ye)、高等(deng)院(yuan)校、科研(yan)院(yuan)所等(deng)創(chuang)(chuang)建(jian),具有(you)(you)獨立法人資格或(huo)實(shi)行(xing)獨立核算的(de)高層次、高水平新(xin)型研(yan)發機構。在2020年嘉興(xing)(xing)市政府公布的(de)20家(jia)嘉興(xing)(xing)市創(chuang)(chuang)新(xin)企(qi)業(ye)研(yan)究(jiu)(jiu)院(yuan)創(chuang)(chuang)建(jian)名單中(zhong),桐(tong)鄉(xiang)共有(you)(you)4家(jia)上榜(bang),總量居嘉興(xing)(xing)首位(wei),分別(bie)為(wei)浙江桐(tong)昆新(xin)材(cai)料(liao)研(yan)究(jiu)(jiu)院(yuan)、巨石玻(bo)璃及(ji)纖維復合材(cai)料(liao)研(yan)究(jiu)(jiu)院(yuan)、嘉興(xing)(xing)市新(xin)鳳鳴先進纖維新(xin)材(cai)料(liao)創(chuang)(chuang)新(xin)企(qi)業(ye)研(yan)究(jiu)(jiu)院(yuan)、嘉興(xing)(xing)市華(hua)友鋰電材(cai)料(liao)創(chuang)(chuang)新(xin)企(qi)業(ye)研(yan)究(jiu)(jiu)院(yuan)。
作為嘉興市首家企業自建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研發機構,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20年1月注冊、7月正式啟用,計劃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聚焦化纖行業及上下游產業大力開展基礎性研究和“卡脖子”技術攻關,力爭建成一家既滿足集團研發需求又面向整個行業承擔研發任務的新型研發機構。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院現已面向全球招聘執行院長,并擬投入7.5億元用于研發及與聯想集團合作發力工業互聯網,努力鑄就更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平臺,加快形成具有桐昆辨識度的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同時,也正是依靠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的支撐,桐昆集團還與中國工程院陳文興院士團隊簽約合作共建新材料研究中心,通過在高端纖維材料研發、技術人才團隊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實現專家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專業與產業的“同頻共振”,有效助推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落地轉化。
創新,引領龍頭企業不斷攀登新高峰。2020年6月30日,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召開首屆科技大會,明確提出實施“330計劃”,即3年投入30億元用于研發創新。“在這個時代,最缺的不是產品,而是創新。以前是產值增加了就是發展,現在是有產業價值才叫發展。”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雪華表示,企業將依托鋰電材料創新企業研究院,不斷加快科技領軍人才引育和新產品開發,著力打造鋰電材料行業的高端創新鏈。
據了解,在桐昆、巨石、華友、新鳳鳴4家龍頭企業的創新企業研究院示范帶動下,中科院環境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的產業研究院紛紛落戶桐鄉,巨匠集團、振石集團也先后成立了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截至目前,桐鄉市注冊獨立法人的重大研發機構已達10家,2021年研發投入預計將超過10億元。
建強科創載體,激發創新動能
“金鳳凰”紛至沓來成為“最強大腦”
“對(dui)于科(ke)技和人才(cai),桐鄉是認(ren)真的!”桐鄉深知,只有真正(zheng)用好人才(cai)“第一資源”,才(cai)能更好地(di)激(ji)發創(chuang)新(xin)“第一動力”。通過建強(qiang)“烏鎮院(yuan)士之家”、創(chuang)新(xin)企(qi)業研究(jiu)院(yuan)等(deng)各類高能級科(ke)創(chuang)載體,桐鄉源源不斷(duan)地(di)吸引(yin)來自全球各地(di)的“金(jin)鳳凰”落戶,使(shi)其(qi)成為助推當地(di)創(chuang)新(xin)發展(zhan)的“最(zui)強(qiang)大腦”。
對龍頭企業來說,引才關鍵就是要引進能突破重點技術難題的高端人才。早在2年前,新鳳鳴集團便聘請不對稱催化與“點擊化學”奠基人、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巴里·夏普萊斯教授為首席科學家,并成立了嘉興首家諾獎院士工作站。依托諾獎院士站,雙方共同努力破解化纖產業在聚合催化劑技術、聚合原料的生物催化合成及聚合改性賦能等方面的共性難題,不斷推動產業轉型提升。
創新不能只靠單打獨斗,還更應注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協同創新。桐昆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桐昆集團組織,匯集國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榮盛、恒逸、新鳳鳴等行業龍頭企業、上下游企業,組建了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浙江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該中心按照“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依托存量和布局增量相結合、前瞻突破和共性供給相結合、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相結合”的總體思路,以產業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為重點,以纖維新材料、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品牌與質量提升四大重點工程引領化纖產業創新發展,努力打造貫穿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的制造業協同創新生態體系。
此外,桐鄉還深入貫徹落實嘉興市“深根計劃”總體部署,與清華長三院、清華大學材料學院等共建重大創新載體——烏鎮實驗室。實驗室將不斷集聚清華頂尖人才團隊,持續增強新材料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產業創新集群帶動力和產業創新鏈條整合力,并與華友鈷業、合眾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龍頭企業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努力成為長三角前沿新材料方向的產學研新“硬核”。
“抓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要久久為功、一抓到底。”桐鄉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桐鄉將始終堅持“唯實惟先、善作善成”的理念,大力推進全域、全面、全產業鏈創新,努力在新發展格局中再造新優勢,為加快打造國際化全域創新之城、繪就“五彩嘉興”中更加絢麗的“創新藍”板塊作出更大的桐鄉貢獻。
摘自《讀嘉》
- 上一條(tiao)天下浙商家書丨張毓強:臉上有笑、手中有勁、腳下有力、心中有愛
- 下一(yi)條奪冠③|年度浙商?張毓強:“最難一年”變成“最好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