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不確定 · 浙商愿景④丨張毓強:國際化是最大的褒獎
樓主按(an):2019年(nian)收官(guan)在即,在這個“充滿不(bu)確定”的(de)(de)(de)一(yi)(yi)年(nian),浙(zhe)商(shang)就像是一(yi)(yi)面鏡子,折(zhe)射(she)出浙(zhe)江經(jing)濟(ji)、中(zhong)國經(jing)濟(ji)直面挑戰(zhan)、堅(jian)定前行(xing)的(de)(de)(de)身(shen)影(ying)。歲末年(nian)初(chu),涌(yong)金(jin)君走訪了(le)一(yi)(yi)批(pi)知名(ming)浙(zhe)商(shang),從他們(men)的(de)(de)(de)身(shen)上(shang),我們(men)看到了(le)浙(zhe)商(shang)在重重壓(ya)力之下新的(de)(de)(de)成長,看到了(le)浙(zhe)江企業悄然滋長的(de)(de)(de)新品質,還有,不(bu)變(bian)的(de)(de)(de)浙(zhe)商(shang)精神內核(he)——不(bu)畏艱(jian)難、與時(shi)俱進(jin)!一(yi)(yi)起來聽聽他們(men)的(de)(de)(de)2019年(nian)故事,以及新一(yi)(yi)年(nian)的(de)(de)(de)愿景(jing)吧!今(jin)天推出四篇。
每一(yi)位浙商(shang)的(de)故事都可以寫一(yi)本書,而張(zhang)毓(yu)強“這本書”特(te)別不一(yi)般。
張毓強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央企骨干企業總裁,他所操盤的“中國巨石”是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一流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玻纖產量全球第一;另一個則是民企掌門,他一手創辦的振石控股集團是百分百的優質民營企業,旗下擁有風電、特鋼、物流等多個產業。“巨石”和“振石”的總部都在桐鄉,頻繁往來于兩種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張毓強戲稱:已習慣了每天“腦筋急轉彎”的生活。
一手央企,一手民企,“一心二用”的張毓強的確是有驕傲的資本。這些年來,無論是“巨石”,還是“振石”,都交出了出色答卷。即便是在“有很多困難”的2019年,“各項指標都完成得很好”,這不由得讓人好奇,張毓強究竟是怎樣做到的?
01 困難(nan)很(hen)多,但沒有(you)被(bei)壓倒
記者:2019年過得怎(zen)么樣?
張毓強:總體來說,無論是“巨石”,還是“振石”,2019年過得都比較充實。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沒有被這些困難壓倒。
記者: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張毓強:2019年最大的困難還是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振石”在海外有很多投資,碰到一系列挑戰。“巨石”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玻纖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一是全球市場中低端產能過剩,二是汽車行業處于調整期,對玻纖需求下降。但是,我們還是從容走過來了,年初制定的各項指標完成都很好。
記者:“巨石”和“振石”都對美國有出口,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大不大?
張毓強:有一定影響,但總體應對還是比較自如。2019年6月“巨石”美國工廠投產,所以今年5月美國加征關稅后,美國工廠反倒是機會來了。當然,短期內也有一些挑戰。現在我們一方面跟美國工廠所在州政府、甚至聯邦政府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自己也想辦法克服困難。希望未來這些方面會有好轉。“振石”也有些產品出口到美國,通過海外布局進行了調整,基本可以化解。
02 國際化是對(dui)企業最大的褒獎
記者:所以,其實海外布局對“巨(ju)石”“振石”應(ying)對目(mu)前挑戰是(shi)很關鍵的?
張毓強:是的。在“走出去”上,我們布局得早,所以現在就比較主動。實際上,很多問題你要想到前面,要為明天和后天做準備,真的等到問題來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
記者:您最初決策海外布局的時候,是出于什么原因?
張毓強:我們很早就形成了一個理念:先建市場,后建工廠。市場到一定規模后,就要考慮能不能在海外建廠。實際上,客戶總是希望供應商越靠近越好,因為物流成本會更低、安全性更好、更能叫得應。促使我們海外建廠的原因還有一點,很多年前我們就意識到,當海外市場比重越來越大,遇到貿易壁壘怎么辦?這一點,即便我們自己不想,我們的客戶也會這么想。
基于上述考慮,所以我們比較早考慮海外建廠。一開始“巨石”在埃及建廠,還是在“治病”,因為歐盟搞了反傾銷。但是美國建廠就走在前面了,是“防病”。
記者:現在“巨(ju)石”已經是一家國際化企業(ye),回過頭(tou)再看,你(ni)對“走出去”有什么新(xin)感悟?
張毓強:謝謝!我認為,國際化是對一家企業最大的褒獎,也是全面衡量一家企業成長的最重要指標。什么是國際化?國外沒有工廠、沒有團隊,這當然不叫國際化。但是,只有這些還不是國際化,要用外國人、外國的資源,最后還讓外國人佩服你,這才是國際化。
看待國際化的必然,要有大的發展視角。中國市場很大,但放在全球市場中去看,本身也是有限的,中國制造業這么大產能,不能全部靠國內市場來解決,國外市場不能丟,而且要加大以外供外的比重。對一家企業來說,“走出去”肯定有很多困難,但戰略上一定是正確的。“走出去”要到人多的地方,有人才有市場,才有未來。
記者:能給準備海外建(jian)廠的企業一些建(jian)議嗎?
張毓強:要清楚自己強項在哪里,對方的文化、制度特色是什么。每一個國家都不一樣,要去進行反復論證和比較。
03 做企業該做的事情
記(ji)者:今年有不少企(qi)業都遇到了(le)比較大的困難(nan),你(ni)怎么看?
張毓強:企業遇到困難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這些困難,要么是已經看到了卻沒能力解決,要么就是沒有能力看到。我不認同這些困難和2019年有直接關聯。同樣的產業,同樣嚴峻的市場環境,不同企業消化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降價后還能生存,有的就只能關門。好企業每接受一次市場壓力,都會得到一次升華。不要簡單地去看它今年賺了1元錢,明年只掙了8角錢。因為它的抗寒能力也許是更強了,畢竟它又經歷了一次市場洗禮。
記者: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嗎?
張毓強:企業要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堅守創新,堅守實業,這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要堅持做下去,做下去了就會有價值。
從E6系列玻纖產品開始,現在“巨石”無論技術、裝備還是產品,都是世界玻纖產業的引領者,這一點是業內公認的。特別是生產效率,2019年我們是人均400噸,國際水平是200噸,2020年我們可以達到500噸,這就是競爭力。但我們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和全球玻纖行業巨頭相比,我們在戰略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上還有差距。
記者:“巨(ju)石(shi)”發展得(de)很好,但人們也可能會說,因(yin)為“巨(ju)石(shi)”是央(yang)企,在融(rong)資等各方(fang)面都(dou)有優(you)勢?
張毓強:央企和民企確實不一樣,我一個人兩種身份,也經常是“腦筋急轉彎”。但是我不同意企業發展取決于所有制。從最早鎮辦企業開始,我其實體驗過所有企業所有制形式,一個體會:各有特點,要優勢互補。“巨石”和“振石”發展都不錯,恰恰能夠印證我的觀點。
04 2020年是抓機會的一年
記(ji)者:剛剛召開的(de)省委(wei)經濟工作(zuo)會議對明年(nian)浙江經濟發(fa)展做(zuo)了(le)分(fen)析和部署,您怎么(me)看明年(nian)的(de)形勢(shi)?有(you)什么(me)布局(ju)打算?
張毓強: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也許會更大。但是,“振石”和“巨石”都會比2019年更好,會有更大的機會。因為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準備,所有準備都是為困難而做。“巨石”2019做了大量結構調整,包括產品結構、提質降本,海外布局加速推進——美國工廠全面投產,印度項目加快建設。“振石”的話,我們抓住了全球風能市場快速擴張機會,明年可能會有成倍增長,不銹鋼產業在印尼建廠,明年3月將會投產。所以說,對我們來說,2020年是抓機會的一年。
記者:希望政府如何支持企業發展?
張毓強:希望扶大扶強扶優,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在經濟發展中,企業生生死死很正常。但是,我相信,“小而精”“小而特”的企業不會死,死的一定是“小而全”。德國、日本都有一大批優秀中小企業,中國經濟也要培育發展一大批這樣的企業。
摘自《浙江日(ri)報(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