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是共同的,但這樣的企業才能率先突圍……
最近,涌金君家3歲多的大寶迷上了恐龍,在陪大寶聽恐龍的故事時,聽到了這樣一段話。這讓涌金君不禁聯想到當下的經濟形勢,在近期密集走訪企業的過程中,與迷茫彷徨的情緒不同,涌金君也接收到不少來自企業的正能量。在它們眼里,眼前的困境,恰是讓它們再次進化的機遇。
經過改革開放40周年的洗禮,一支成熟穩健的現代化企業隊伍成長起來。它們的成熟穩健,除了體現在發展速度上行期的勇立潮頭,也體現在下行期的從容果敢、臨危不懼、以危為機。
正如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接受采訪時表示,“我特別想說,在當前中國經濟仍處于‘三期疊加’階段,一些企業面臨一些困難,這恰是企業家大有作為的階段,有勇氣、有眼光、敢作為的企業家應先走一步,不負眾望。”
對浙江而言,向來不缺“有勇氣、有眼光、敢作為的企業家”。就在近日,浙江企業家中的翹楚,李書福、宗慶后、南存輝、張道才等紛紛通過《浙江日報》向企業家們喊話,傳遞信心和經驗,并鼓勵同行們練好內功決勝未來。
十年之前
對一家企業來說,發展過程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對一個省份、一個國家,同樣如此。
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程不短,中國經濟、中國企業曾面臨的考驗不少。遠的不說,就說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不少浙江企業來說,那是一段刻骨銘心、驚心動魄的歷程。
“2009年是我從業40多年中唯一沒賺錢的一年,真遺憾。”涌金君曾聽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毓強說過這樣一句話,記憶猶新。
可九死一生的2009年,中國巨石在干什么?它干了兩件事——科技創新,在這一年,公司下定決心調整產品結構,通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降低中低端產品的比重;精細管理,通過在公司內部降本增效挖潛來緩解生產經營壓力。到2014年時,公司產品結構終實現大的調整。得益于早調整,2014年至今公司利潤增長屢創新高,且公司至今仍舊保持著生產成本全球同行最低的水平。
在那一年,通過苦練內功化解危機的浙江企業不少。“平時海天注塑機每個月訂單量是2000-3000臺,到2008年10月只有600臺,11月300臺,12月基本沒訂單。”在海天工作了一輩子,現為海天塑機宣傳主管的王金忠,曾對涌金君說起這段歷史。
他告訴涌金君,在最艱難的時候,海天干了三件事:第一,在鋼材價格最低的時候,花3億元大量購進鋼材(注塑機的原材料);第二,造新廠房,占地500畝,僅廠房就占地300畝,也就是現在的海天總部;第三,花3500萬元免費為客戶修理注塑機。
當時,海天創始人花了一個月時間,馬不停蹄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市場調研了一圈后,立馬召開員工大會,并在大會上大膽預測“海天公司在2009年4月1日能全面恢復生產”。結果,公司在2009年4月1日確實全面恢復生產。2008年,海天全年產值50多億元;2009年60多億元,2010年破百億元,同年成為全球塑機行業第一,至今依然遙遙領先。
“危機過后再回過頭看,要不是危機中沉著應對,做對了三件事,海天不可能在危機后迅速實現跨越式發展。如新建了廠房,使得海天能夠及時抓住經濟復蘇后的爆發式增長。低價時購進的鋼材,使得公司產品保持了較低的成本。危機時無償服務客戶,掌握了第一手市場信息,并在經濟復蘇后得到了客戶更多的回報。”王金忠說。
經歷這次危機后,海天還多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公司在銀行存款必須保證企業在無生產條件下三年能發得出工資”。
涌金君相信,在那段艱難日子里,依靠自身度過難關,并在危機中成功進化的浙江企業不少。正因為它們的存在,才使得危機過后的浙江經濟保持著十足的韌性。
面對當下
“企業家天生就是為化解危機而存在的。”曾有一位年過六旬的浙江企業家對涌金君說。這句話背后有辛酸,更是強烈的使命和擔當。
今年上半年,原本延續去年良好增長態勢的浙江經濟,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干擾。當前,外部環境的影響,正在不斷趨于顯性化。部分浙江企業已率先受到影響。對浙江經濟和浙江企業來說,又到了面臨考驗的時刻。
縱觀浙江經濟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往往危機也是分化的關鍵時期。那些歷經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企業,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這也印證了劉鶴副總理所說的“這恰是企業家大有作為的階段”。
近期,涌金君走進上虞一家生產高端裝備的制造企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誠地說,“自上半年外貿形勢趨緊以來,公司管理層就做好了思想準備,接下來幾年做好過緊日子的打算,但只要過了這道坎,公司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他們的底氣在于,企業起家于浙江大學教授帶領的碩博團隊,創業起點高、有明顯的技術實力優勢。同時,過去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企業一直緊緊圍繞主業、圍繞愿景布局,發展思路非常明確。“這幾年正是苦練內功的好時候。”該負責人說。
在桐鄉石門鎮,一家名為“易鋒機械”的公司讓涌金君眼界大開:有款名為“斜盤外圈”的產品,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家企業能做,易鋒機械就是其中之一。為了研發這款巴掌大小的、汽車空調壓縮機斜盤外圈,公司耗時7年。
專注細分領域正是易鋒機械保持競爭優勢的核心秘訣。從1991年進入汽車空調壓縮機關鍵零部件領域開始,公司始終深耕這一細分領域。目前,公司的活塞、斜盤外圈等汽車空調壓縮機關鍵零部件,已進入大眾、通用等國際汽車制造巨頭供應體系,并配套到奧迪、凱迪拉克、沃爾沃等高端汽車上。
“盡管國際貿易環境復雜,但我們的產品依然具有人無我有的競爭優勢,深受國外客戶歡迎。”談起當前形勢,易鋒機械副總經理姚富強底氣十足。
走進位于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軸承制造企業浙江辛子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涌金君被醒目的“8+1”所吸引,細問之下得知,公司生產的中高端軸承產品,是世界軸承企業前8強的長期供應商。
公司副總經理卓旭東說:“去年公司產值31.2億元,今年預計增長15%,明年估計也能保持這一增速。”因為公司明年的訂單在去年就有譜了,因此預判與實際結果不會相差太大。
涌金君發現,有核心技術、專注創新的企業,面對危機時,更多一份淡定和自信。困難是共同的,它們應對的姿態更積極。
正如李書福在致信企業家同仁時所說,“現在正是考驗中國制造業的關鍵時刻。唯有創新才有未來,任何形式的抱怨與自我欣賞都回避不了無情的市場競爭和殘酷的生死挑戰。”
他還說,“有了方向之后,一定要打基礎、練內功。”可以說,這既是吉利成功的秘笈,也是有志于實業的浙企的共同選擇。
外部環境變化的沖擊,使得制約浙江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和問題趨于顯性化,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等老問題進一步顯露,尤其部分出口型和加工型企業率先面臨壓力,更大范圍的企業也面臨挑戰。
眼前的困難是現實的,但從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困難總會過去的。正如劉鶴副總理所說,“分析看待中國經濟的表現,如果從一時一事看,可能會感覺有一些困難,但是一旦把它作為一個歷史進程往前看,發展前景十分光明。”
因能調適,而成其久。就用眼前的困難,作為下一階段飛躍的墊腳石吧!加油,浙企!
摘自《浙江日報》

采購管理平臺
聯系我們
加盟巨石